旭日初升,阳光洒满大地,赵军已悄然在长安城下摆下了严整的兵阵。
在中军的前方,长矛兵列阵以待,排列成坚固的防线。
为了出奇制胜,赵胤乾巧妙地布局,将破甲军部署在中军的后方。这些身披厚重铠甲的勇士,屹立在红衣大炮的两侧,宛如守护神一般,准备在关键时刻给予燕军致命一击。
与此同时,骑兵方阵则分散在中军两侧,他们骑着矫健的战马,随时准备发动迅猛的冲锋。
在城楼之上,燕昭明与众将领并肩而立,目光如炬,直视着前方赵军那气势威武的兵阵。
大将军窦骁率先发话,言语中透露出对敌阵布局的几分赞赏:“赵军的布阵确有几分章法,中军以步兵为主力,两翼辅以骑兵,形成攻守兼备之态,一旦中军受困,两翼骑兵便能迅速策应。”
燕昭明轻轻点头,表示赞同,并顺势问道:“窦将军洞察入微,可知此番赵军统帅何人?”
顾成武随即接话,语气中带着几分凝重:“启禀殿下,据探子回报,统帅正是镇北王赵胤乾。”
燕昭明闻言,不禁脱口而出:“又是他!”
顾成武见状,好奇询问:“莫非殿下认识镇北王?”
燕昭明回想起往事,缓缓道来:“此人曾在辽东以赵使身份与我结下盟约,约定南北夹击魏国。可最终赵国却背信弃义,利用我燕军之力,轻易收复了幽都六郡。”
顾成武补充道:“镇北王行事向来胆大妄为,他曾率军深入梁国腹地,直逼西宁城下,其胆识与谋略不容小觑。”
燕昭明点头表示知晓,并提及镇北王的一则战绩:“我亦有所耳闻,他在撤退途中于七里坡设伏,成功伏击并歼灭了梁军回援的骑兵,此战足见他用兵之精妙。”
此时,窦骁插话,语气中满是不屑:“殿下,此地乃长安,非西宁可比。我城中有虎狼之师五十万,何惧他区区十万之众?”
顾成武则主张稳守:“殿下,长安城防坚固,我等只需据城而守,以逸待劳,赵军自难有作为。”
窦骁亦附和道:“正是,以卵击石,赵军此行无疑是自取其辱。”
然而,燕昭明却突然大笑,其声爽朗:“此乃天助我也!”
窦骁与顾成武皆感不解,纷纷询问缘由。
燕昭明笑道:“我笑那镇北王盛名之下,其实难副。你们看那片辽阔草原,正是我燕军铁浮屠大显身手的舞台。在平地上,铁浮屠无可匹敌!”
窦骁闻言,眼中闪过一抹战意:“殿下之意,莫非是要主动出击?”
燕昭明坚定回应:“本殿下从未有守城之意,我们手握五十万大军,若只知龟缩,何以扬我燕国军威?更何况,赵军中军皆为步兵,一旦遭遇铁浮屠,必乱其阵脚。”
窦骁听后,豪情万丈:“殿下高见,末将愿率两万铁浮屠为先锋,直捣敌阵!”
燕昭明欣然应允:“好,窦将军,你即刻领兵出击,务必冲垮赵军阵型。”
“末将遵命!”窦骁领命而去。
顾成武眉头紧锁,向燕昭明提出心中的疑惑:“殿下,末将有一事不解。镇北王虽行事果敢,却也以谨慎著称,对我军兵力分布应了如指掌,何以还敢贸然进攻长安?”
燕昭明闻言,亦显露出沉思之色。
常理而言,赵胤乾得知长安局势后,理应速退以避我军锋芒,而今却选择主动攻城,实难预料。
他缓缓抬眼,沉声道:“或许是他自信过头,昔时他能以两万兵力围困西宁,此番亦或欲再显神通。然我长安城坚兵足,定不会让他轻易得逞。”
言罢,燕昭明目光如炬,转向顾成武:“顾将军!”
“末将在!”顾成武应声而立。
“命你即刻整备十万大军,待赵军阵脚稍乱,即刻率军出击,务必将其击溃!”燕昭明果断下令。
“末将遵命!”顾成武领命而去,随即长安城门缓缓开启,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鼓声,一支铁甲洪流倾泻而出——那是燕军的精锐铁甲骑兵,人马皆披重甲,仅露双眼,马匹间铁链相连,宛如自幽冥而来的铁骑军团。
……
与此同时,赵军阵中,夏侯霸目睹此景,不禁惊呼:“防御!”只见黑甲骑兵如潮水般涌来,赵军步兵迅速举起盾牌,严阵以待。夏侯霸心中暗惊,这些骑兵连战马都全副武装,唯有马眼可见,却又心生疑惑:“如此负重,马匹如何支撑?”
赵胤乾则冷静解释:“此乃燕国特有的黑骓马,体型庞大,耐力与速度皆非凡马可比。”
夏侯霸忧虑道:“殿下,若铁浮屠冲入我军阵中,后果不堪设想!”
赵胤乾神色坚定:“放心,他们不会有这个机会。”
正当双方对峙之际,一名传令兵疾驰而来:“启禀殿下,燕国骑兵距我中军已不足一里!”
赵胤乾沉声道:“再候!”
不久,又一名传令兵急报:“殿下,燕军已逼近半里之内!”
赵胤乾终于下令:“传令,开炮!”
随着命令的下达,赵军阵营中鼓声隆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