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—*
可现在,楚璋再次想起这件事,只觉得难堪。
他不愿承认自己的失察,不想承认自己其实是一个,和父亲一样心冷且硬,唯利可动的人。
所以当时的他,下意识将一切罪责,都推到了年幼且患病的楚昭身上。
是楚昭不信任他。
而不是他对楚昭的境遇视若无睹。
只有这样想,或许楚璋才能抱着,他作为一家长子,最为严谨公正的信条,继续走下去。
所以牺牲掉一点楚昭,也没什么。
楚璋想,或许很多时候,父亲也是这样想的吧。
最乖的孩子总是要受些罪的。
尤其是看似冷淡,实则真心热忱的孩子,更是父亲这种人,会不留余力下手利用的存在。
后来楚璋想过,如果楚昭的病没有好起来,如果她一直不会说话,那或许,后面种种,就不会生了。
可是没有如果。
楚昭的病好起来,学业上也出类拔萃,画艺上更是一骑绝尘。
她受得赞誉越多,父亲就越想将她掰正成想要的模样。
于是,冲突,缓和,冲突,缓和……周而复始的循环,家里争端不休。
楚璋开始厌恶楚昭了。
如果没有楚昭,楚家会不会恢复他记忆中的安定?
他们一家五人,再加上小芙,不一定会是最幸福的,但至少也该能其乐融融,友好相处。
可是因为有楚昭……
他又把一切下意识怪罪到楚昭身上了。
因为什么?
母亲见到楚昭时的抗拒和痛苦?
父亲一口一个灾星,祸根,不该被接回家的孽女?
还是小芙对楚昭的警惕和害怕,二弟对楚昭同对外人无异的安抚,小望对楚昭颐指气使却又最信任楚昭的荒唐?
楚璋不清楚。
即使是到现在,他也还是不清楚。
他总是斥责小望对楚昭态度不好,可其实就连楚璋自己,到后来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楚昭了。
有些人,也许天生就不该做亲人。
他和楚昭,还有家里其他人和楚昭,也许都是如此。
如果楚昭真的去了国外就好了。
他不用再审视自己这颗冷酷的心。
楚昭也能拥有她想要的人生。
他当时说的那句话——我始终认为,你不适合楚家。
其实是他对楚昭的祝福。
但当时的楚昭没听明白,楚璋也没有想要楚昭听明白。
所以,那也就是他和楚昭的最后一次交心了。
最后一次?
楚璋面色苍白下来,他又一次拨通事故生地的电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