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章相似八月十五
明黎山上的气温要比京都城内低不少,又逢黄昏时刻,夕阳将落不落,天边红霞遍布,山下,大片枯黄的树叶染上薄红。
卢沁陪姑母沿着条木栈道慢慢走着,周遭不算安静,虽然没有旁人,但当风拂过树梢时,林间一阵哗啦作响,伴随着几声鸟啼虫鸣,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喧嚣。
“你一个年轻小姑娘,何必在这寺庙里陪我空损光阴,明日便下山去吧。”
卢柔在一座凉亭里站定,拍了拍侄女搀扶自己的手,“也叫你爹娘都安心,我没什麽事,只是想一个人安静待上两天,等到秋夕就下山寻你们团圆。”
卢沁挽住她胳膊不撒手,“姑母,我可不小了,要不娘天天在府里催我成亲呢,要我说,还是在寺里好,清净。”
“你呀。”卢柔摇头失笑,转头看着天边红云,又忍不住有些怅惘,“不嫁人也好,无牵无挂,来去自由。”
“不成婚,也还有家人朋友,又怎麽会是无牵无挂呢。”卢沁同样笑着,“侄女儿是眼光高,寻常男子看不上,与其随便找个男人将就着过,倒不如一个人来得舒坦。”
“这话确有几分道理。”卢柔本就不是看重情情爱爱的人,否则当年也不会同意联姻,而且卢沁现在和她的处境还不一样,身为安武侯府唯一的嫡出小姐,她实在没必要委屈自己。
“不管嫁不嫁人,你觉得幸福才是最紧要的。”卢柔揉了揉卢沁的头,目光温和,“你娘应当也是这般期望着。”
只是年长者对岁月的流逝更加敏感,若无意外,当娘的总是走在女儿前头,所以她才会希望有一个女婿能替自己继续照顾女儿。
卢沁也明白这点,但作为被安排的人,她更明白一件事——事不遂人愿。
只有弱者才会渴望被怜悯,如果一直寄希望于旁人来照顾自己,结果只会是被人吃干抹净,再被一脚踹开。
“姑母,其实我更喜欢一句话,强者自渡。”
卢柔看着她明媚的笑脸,怔了怔,旋即也重新露出笑容,“比起锦凡,你倒是更有祖辈的样子,若非女儿不能承袭爵位,姑母一定支持你。”
她这话说得认真,姑侄俩对视了一眼,都没忍住大笑出声。
互相挎着胳膊重新回到了景观道上,两人一扫先前略显寥落的氛围,踩着夕阳的馀晖亲亲热热回了客寮。
临近傍晚,佛寺里已经没多少香客,往来的更多是点着戒疤的僧人。
这其中,有位同样身穿僧袍,却没有剃度的年轻人便有些显眼了,他这会儿正在送一位香客,路遇的僧人皆合掌同他问候。
“看来无音法师在寺里颇为讨喜。”被他领着往外走的香客见状,不由打趣了一句。
“邓施主说笑了。”无音双手合十,垂眼回着,即使还留着三千烦恼丝,也能从他悲天悯人的表情看出来,这是个带发修行的僧人。
若有人当真天生佛骨,邓简想,那必然就是无音这样的。
自五月初,他在河边垂钓偶遇无音第一面,便对这位年轻僧人很有好感,这些日子相处下来,无音更是不断刷新他的认知。
邓简啧啧称奇,明明才二十五六的年纪,无音不仅精通佛法,更是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还有一手出神入化的好医术,叫人不禁感叹他是不是出生前便被佛祖种了慧根,以至于学什麽都易如反掌。
而无音虽聪慧,却从不恃才傲物,邓简看着面前满目慈悲的年轻僧人,甚至觉得自己希望他还俗都成了一种罪过。
可惜,邓简无声叹惋,这样的人才怎麽就被老方丈给捡回庙里了呢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,若非老方丈当年没捡到他,无音能不能活到今日还不一定呢,世间一饮一啄,自有定数,邓简拈着下巴上蓄起的长髯,心底不住点头,懂得知恩图报,这很好。
他到底不是强求人的性子,而且无音向来有主见,几次旁敲侧击无果,邓简便明白了他的意思,如今只当是多了个忘年交。
两人今日已经在禅房聊了许久,这会儿都没怎麽说话,直到路过一处客寮时,目送两道倩影消失在视线尽头,邓简眯了下眼,那不是卢夫人和她侄女,这是到庙里躲清净来了。
他没太在意,擡脚准备继续往前,馀光却看见无音仍望着那座已经闭门的客寮,知他不是贪图美色之人,邓简不由好奇,“可是有何不妥?”
无音回神摇头,正要说话,不远处有人匆匆赶来,嘴里喊着:“无音师弟!”
“悟明师兄。”无音同来人打了个招呼,又给他和邓简互相简单介绍了一句。
悟明虽被叫一声师兄,其实没大无音多少,这会儿看见邓简,莫名有些发怵,京都城里最不缺大人物,这种官威颇深的大老爷更不好惹,他小心翼翼收回视线,朝师弟道明来意,“方丈在藏经阁,寻你有话要说。”
无音看向邓简,对方随意摆了摆手,“既是方丈那边有事,无音法师自去忙吧,老夫还没到老眼昏花看不清路的年纪。”
他刚过半百,正是不服老的时候。
无音又合十念了声佛,歉意道:“今日慢怠施主了。”
邓简不甚在意,甚至有心开玩笑,“改日老夫再请法师过府小叙时,无音别再推拒就好了。”
无音目光平和地看着他,“下次一定。”
“邓施主慢走。”
邓简的身影远去,等到人影完全消失,悟明抹了把光溜溜的脑门,长舒口气,“还是师弟有本事,这种大人物面前也能谈笑风生。”
他说得诚恳,无音却摇了摇头,低声念了句佛偈,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
“是师兄着相了。”悟明面露羞色,道理他知道,可本能反应总是很难克制,看着始终平静如水的师弟,他真是钦佩又羡慕,像这般不为外物所扰的心境,恐怕t他这辈子都难以企及。
“相由心生,命由己造。”
藏经阁内,慧流方丈坐在一方禅室内,面前摊着卷佛经,他年近古稀,眉发皆白,脸上皱纹沟壑横生,气息却并不显衰败,反而像是身前的佛经一般,透着古朴和智慧。
对面,尚且年轻的无音跪坐在半旧的蒲团上,昏黄烛火给僧袍披上了一层暖光,他身姿如青竹挺拔,却不似同龄人一般有活力,而是有着一种更为沉静温和的力量感。